logo

相关文章

尊重生态,止于惟美

尊重时间,让美好行走在分秒之间

尊重自己,长成大家喜欢的样子

尊重差异,你的世界里会五彩斑斓

尊重规则,让教育生活更美好

尊重规律,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如花

发布时间 : 2017-11-01 14:41     发布者:王建新

尊重规律,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如花

——教风“用尊重赢得尊重”诠释之四

王建新

 

“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语而万物生。”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,它们各自按照其自身规律去运动。同样,教育也是有规律的,我们要回归教育常识,认识教育本质,遵循教育规律,品味教育实践,呵护好每一个孩子现在和未来的成长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: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绝不是轻轻松松、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。”“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如花的实现自我”的教育梦想,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,需要我们撸起袖子、甩开膀子、铺下身子、挑起担子、迈开步子,脚踏实地真做教育,求真务实做真教育。

我们的每一周,不是敲锣打鼓,而是紧锣密鼓。上一周,地理、生物、物理、化学四大学科进行“同课异构”,各学科名师专家亲临点评,与我们面对面交流研讨。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,我全程参与观摩了老师们的课堂展示。八节课都注意了课堂的高效性、人文性和艺术性,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,关注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,关注了高效学习方法的指导。单就课堂导入而言,老师们或创设情境,或设疑激趣,或设置实验,或关联生活,总而言之,都是为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,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,都体现了老师们对学生认识规律和课堂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。

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指出,要“关心每个学生,促进学生主动地、生动活泼地发展,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”。教育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,近年的成功教育、情境教育、尝试教育和选课走班,之所以能够引领国内教育改革的潮流,就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理念、教育思想遵循了教育规律,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。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,拔苗助长、填鸭式教学、满堂灌现象、题海战术、作业负担重等现象仍然存在,它们违背教育规律,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。

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想走得更远,飞得更高,就需要我们不忘本来,吸收外来,面向未来,尊重教育其自身的规律,实现有品德、有品质、有品味的现代教育。当前,首先需要我们共同精心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教育规律有以下三个方面:

一、“每一个人自由正向发展”的教育规律:为了每一个人,发展每一个人,成就每一个人
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套用这句话,我们无妨这样说: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给学生创造美好生活,让学生拥有幸福感、成就感、获得感,是为人师者的无尚荣光。

我们所做的一切,都要从“人”的角度思考问题,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。在本周的生物“同课异构”课堂上,两位老师的课都异常精彩,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观察鸟卵的实验,当孩子们把鸡蛋打破时,蛋清蛋黄弄得满手都是。如果我们给孩子们准备点卫生纸,用于做完实验后把手、桌面擦拭干净,是不是更加人文一些呢?

广文中学倡导“每个人都是学校的主人”,每一位学生、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要,都要尊重和重视。每一期《齐心同行》《广文报》,我们欢迎学生、老师和家长书面献言建策;电话、微信、短信、邮箱,是我们交流沟通更为便捷的方式。新学年,刚刚成立的“智慧校园建设中心”正在推进“云教学”项目,目的就是充分利用“大数据”“云平台”“互联网+”让每一位师生更便捷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。刚刚结束的秋季运动会,我们将其定位为“办一场人人参与的运动会”,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会中有事做,有自己喜欢的事做,有能够体现自身价值、获得成就感的事做。

为每一个人全面而自由的正向发展,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,又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。作为老师,要眼中有人、心中有爱,要三省吾身:教学活动是否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?是否平等对待每个学生?课堂上,关注交流活跃的学生,是否也能关注到没举手的学生?排解纠纷、处理矛盾时,是否照顾到了每一个当事人的心理感受?

二、“每一个人科学有序发展”的教育规律:熟悉身心发展规律,遵循学生认知规律,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生长

以人为本,就要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,真正把孩子的身心健康、全面发展放在心上。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,处在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段。身心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有条不紊、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,有它自己的规律。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认识并遵循了这些规律,才会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。

我们为什么要严控作业量?就是因为我们初中阶段的孩子,在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之间,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,脑垂体分泌两种对生长、发育、健康很重要的激素——性激素、生长激素,有光照、有压力它就不分泌。晚上作业量大,学习时间过长,睡眠不够、压力大,身体成长就不好,这就是规律。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身体发育成长规律,布置作业不能过量,让孩子最迟10点半入睡。

多发一张学案,多布置一道题,看似小事,却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,还有没有因为我们的弱视、近视、歧视而让孩子怕学、厌学、辍学的现象?还有没有因为我们的单向思维、成人化思维、僵化思维而使学生的想象思维、发散思维、创新思维受到遏制和打击的现象?还有没有因为我们课堂上的越俎代庖、无效环节、伪问题使孩子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、创造力受到抑制和挫伤的现象?这些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。

尊重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,要做到精讲精练、减少作业量、上足体育课、丰富大课间、建立心理保健机制,保证学生身心健康。要摒弃课堂教学模式化,打造个性化魅力课堂,让学生自主探究、充分交流、深度学习。我们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是:关系和谐、充满人文情怀;思维活跃、闪耀智慧光芒;生动活泼、洋溢成长气息。

苏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的人,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。”法国启蒙思想家、教育家卢梭在他的《爱弥儿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。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程序,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,他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,而且很快就会腐烂。”因此,我们要让教育“慢”下来,只有我们大家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,细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,精心促进孩子全面发展,我们才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

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: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,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。所以我们把“学习是我自己的事”作为学校的学风,旨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、自主发展。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,讲解枯燥无味的呆滞思想,教育不仅没有什么意义,而且往往极其有害——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了腐蚀。为师的自我定位,应该是地地道道的“引路人”,成长之路还需学生自己一步步地去走。我们要做学生文化学习的领路人,学生思维创新的领路人,学生品质锤炼的领路人,学生奉献社会、热爱祖国的领路人。

三、“每一个人个性独立发展”的教育规律:尊重个性差异,挖掘个体潜能,实现百花齐放的成长

柳宗元在《种树郭橐驼传》一文中,讲述了郭橐驼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的“养树”法则,并由此推论出“养人”的道理。其实我们教育也要顺人之天性,尊重规律,尊重差异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,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。每个学生都不同才是自然天理,守得住不同,才配得上教育之道。

我们的课程应为每一个人而设计,我们的课堂应关注到每一个人的成长状态,我们的活动应思考每一个人的参与热情,我们的教育过程应考虑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。

在班级工作、学生组织中,职责分工做到根据性别、年龄、能力、特长而各展其长,并由此得到不同的关注、成长、进步、发展。学校课程设置中,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创设“分类教学”“分层教学”“选课走班”,为的是尽可能让教育教学更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。学校里的各个社团也都由学生各取所需,各展其能。

尊重差异,就要善于激活,引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。英国教育家威廉•亚瑟把教师分成平庸、较好、优秀、伟大四个等级,他指出,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,较好的教师是讲解,优秀的教师是示范,伟大的教师是启发。就课堂教学来说,因材施教、启发式教学是尊重教育规律的有效方法。课堂上,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,准备破译每个孩子的认识密码,激活学生;要善于引导点拨,要做到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,要学会“点到为止”;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,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,不能“点死为止”,做到课堂教学的“留白”;要善于归纳规律,引导学生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。

只有尊重了教育其自身的规律,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,才是教育发展的正义所在。多年之后,回忆教育往事,我们不内疚、不彷徨、不后悔,就要从现在起把握好教育教学规律,科学艺术地践行教育教学规律,做一个真懂教育、真做教育的优秀教育工作者。